当前位置:市统计局>统计公报>市局公报

2006年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发布日期: 2007-02-26 作者:

2006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打造世界旅游精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张家界,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经济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比湘西地区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0.92亿元、30.82亿元、75.8亿元,分别增长5.4%、10.4%、14.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20.7%、71.4%。生产总值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5%、11.8%和11.9%,全年运行平稳。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8627元,增长10.5%,折合1082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24.3∶58调整为16.424.259.4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农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6.5%上升到17.2%。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62.2%上升到69.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5.8%上升到9.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湘西开发进展顺利。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2.9%、12.7%、12.1%、11.9%,较上年均有所加快。全市28个列入湘西开发的重点产业项目开工27个,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7.6%,其中3个项目竣工,6个项目完成了一期工程。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价格涨势趋向缓和。全市8件实事21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16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0.71万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0.5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为2.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4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3.2亿元;职业技能培训13.11万人,劳务输出2.25万人;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上年的380元提高为480元。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7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3万人。建设城镇经济适用房3.35万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0.47万平方米。农村教育“两免一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涨幅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2.3%,涨幅分别回落2.2和6.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升级难度较大;城市建设滞后,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尚不宽松;财政收支、就业和社会保障、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市第一产业实现7年来最快增长,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4.7%、4.4%、8%、9.8%。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14.5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1%,粮食、蔬菜、烟叶、瓜果、药材等作物种植明显扩大,棉花、麻类面积有所调减。优质稻、杂交玉米、双低油菜的种植率分别由上年的29.9%、91.5%、67.2%上升到30.7%、92.4%、70.3%。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全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611584

3.5

茶叶

1791

1.9

牛奶

189

2.2

  #稻谷

337077

2.8

蔬菜

437163

5.7

禽蛋

12369

2.6

油料

72185

6.3

药材

5640

40.0

水产品

9246

5.6

棉花

1573

-0.2

瓜果

18636

25.8

年末存栏生猪

77.04万头

0.2

烟叶

10843

4.2

水果

168811

7.8

年末存栏牛

16.77万头

-2.0

苎麻

6578

-13.3

肉类

108845

2.4

年末存栏羊

16.69万头

-1.5

甘蔗

6892

6.6

  #猪肉

88287

1.9

年末存笼家禽

243.16万羽

6.7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其中省级8家),年销售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3%;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07万亩,湘西开发农业重点项目共建立原材料基地22.6万亩,带动农户4.6万户;新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个,供销系统兴办“两社一会”49个,覆盖农业7.98万户。全市投入资金8.62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项目建设,完成治理病险水库16座、山塘1299个,新建防渗渠道120 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59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2万亩,建成通乡公路91.4公里、通村公路491.3公里、沼气池6024口,解决了1.21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53个村用电、95个村通路、62个村移动通信、368个村通邮、14个乡镇收看有线电视等问题。投入1.6亿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成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30所、农村乡镇卫生院31所、乡镇敬老院8所、乡镇文化站17个,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改革稳步推进。第一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全面完成, 128个建设扶贫村通过了检查验收,两年共投入扶贫资金1.05亿元。全市贫困人口由上年末的20.89万人减少为17.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分别减少1.06万人、2.17万人。

三、工业

工业增产增效。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18亿元、销售产值37.32亿元,分别增长19.2%和29.7%;产销率为99.4%,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0.41亿元、利税1.35亿元,分别增长82.6%和42.9%;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29.4%下降到25%。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品名

产量

比上年±%

原煤

38.05万吨

11.3

食用植物油

1.04万吨

-5.6

液体乳

8212

96.8

发电量

11.13亿度

-3.7

配混合饲料

1.07万吨

127.7

精制茶

1676

27.0

大米

1.51万吨

23.8

纸制品

1194

34.6

乳制品

8212

96.8

皮鞋

256.20万双

14.7

氮肥(折纯)

10.86万吨

24.1

白酒

1068

-11.5

人造板

11.17万M3

26.6

化学原料药

93.20

-63.4

软饮料

11.62万吨

31.1

家具

6.02万件

31.4

中成药

140.60

76.9

铁合金

3368

40.6

服装

208.58万件

-4.5

塑料制品

1060

-11.8

水泥

72.15万吨

-13.7

水泥熟料

51.54万吨

-8.8

瓶装饮用水

11.62万吨

31.1

11.24亿块

108.2

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市属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区县除部分小水电和煤矿企业外,都已进行了改制,在全部工业和规模工业增加值中非公有制成分所占比重分别达到80.4%和71.7%。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15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桑梓火电厂、华仪公司、金秋公司、恒亮公司、九天公司等企业新的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发展到180多家,开发产品2000余种,年产值12亿元。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家,超过5000万元的有27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保持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54.4%。按城乡分,城镇投资39.38亿元,农村投资8.32亿元,分别增长40.6%和8.7%;跨区项目投资5.34亿元,下降60.4%。按产业分,一、二产业投资分别为2.99亿元、17.59亿元,分别增长105.8%和41.9%;第三产业投资32.45亿元,下降8%。交通、水利、能源、旅游、工业、农业、房地产业、城市建设成为投资重点。全年新增固定资产30.06亿元。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8.7亿元,为年计划的81%。石怀铁路扩能、子午西路延伸二期、联通网络建设、市民中扩建、市人防“1508”工程、武陵源国际度假酒店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长潭河水电站、红壁岩水电站、永定管道燃气、市城区防洪堤、机场路、且东路、助农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市殡仪馆和公墓山等项目已开工建设,鼎泰路、大庸东路、滨河路维港段恢复施工,火车新客站、张桑公路、张罗公路改线段、桑永公路、张联公路、阳龙公路、吉大张家界学院、张家界航院扩建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房地产开发再度升温。全市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74亿元,增长22.7%;商品房屋施工面积80.19万平方米,增长5.6%;竣工面积30.39万平方米,下降24.7%;销售面积29.83万平方米,下降12.4%;销售额4.52亿元,下降0.7%;空置面积0.99万平方米,下降82.9%。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64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7公里、1-4级公路1787公里。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4122万人、旅客周转量127923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7%和7.9%;货运量1109万吨、货物周转量8326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9%和2.6%。荷花机场运输起降1.4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51.26万人,分别下降2.5%、2.7%;货邮吞吐量3902吨,增长16.1%。张家界火车站发送旅客129.6万人、货物15.32万吨,分别下降4.4%和20.3%。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9.4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邮政0.39亿元、电信9.07亿元,分别增长17.6%和42.2%。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32.5万户,增长18.1%;固定电话用户27.63万户,增长18.8%,其中城市电话11.54万户、农村电话9.63万户、小灵通6.46万户,分别增长25.4%;6%、30.1%;互联网宽带用户3.9万户,增长55.2%。全年函件73万件,下降48.9%;报刊累计数1319万份,增长15.6%;邮政储蓄平均余额8.96亿元,增长21.1%。

六、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内贸繁荣活跃,外贸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为10年来最快增速。按销售地分,市、县、县以下分别实现零售额18.34亿元、11.59亿元、12.21亿元,分别增长16.4%、16.2%、12.5%。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35.7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6.33亿元,分别增长15.1%、14.1%。城市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规模化、连锁化趋势明显,农村商业网点增多,连锁超市不断涌现。全市拥有各类市场110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70个、农副产品市场29个、工业品市场11个,全年市场交易总额29.6亿元。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8万美元,增长13%,其中出口467万美元,增长16.2%;进口1万美元,下降91.7%。

内资大幅增长,外资小幅增加。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17.6亿元,比上年增长53.4%。新批三资企业14家,合同利用外资5230万美元,下降49.7%;实际利用外资1233万美元,增长8.8%。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全市各景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38亿元,其中门票收入9.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3%、23.4%和31.3%。全市景点共接待境外游客127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35亿美元,分别下降1%和3.6%。三个“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133万人次,同比增长19.2%,自驾车游成为主流。

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0个(其中4A级6个)、旅游宾馆510家(其中星级宾馆72家)、旅馆床位3.62万张(其中星级宾馆1.38万张),旅行社65家(其中国际社18家),持证导游员2100人(其中外语导游108人),旅游运输公司7家(车辆895辆)。武陵源创建5A景区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投入9200万元,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五雷山新游道、万福温泉酒店、华天大酒店、武陵源国际旅游度假酒店已投入使用,通达国际酒店荣膺四星级旅游饭店,澧水景观带、索水景观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山水国际会议中心、天平山度假村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市场营销力度加大。举办了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森保节”、中部地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投资暨旅游峰会、天门山旅游文化周、首届国际旅游美食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加强了与韩国、日本、北京、黄山、常德等地的旅游合作,组团参加了7个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赴韩国、美国、欧洲及国内各大城市开展了宣传促销,邀请了众多国内外媒体和旅行商考察、拍摄、踩线。央视播出的《江山如此多娇·走玩张家界》、《再说长江·张家界篇》、《旅游风向标》、《虹猫蓝兔七侠传》和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湘西往事》等节目很好地宣传推介了张家界。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由上年的32.08%提高到34.1%。城市(县城)规划区总人口35.17万人;城市总面积176.6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7.07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9.27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22.09%、绿化覆盖率28.97%;供水能力23.5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4.09%;储气能力3979万吨,燃气普及率67.36%;污水处理率23.68%,生活垃圾处理率50.66%;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5.77标台。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8亿元、基金收入0.63亿元、上划中央“两税”1.42亿元、上划所得税1.2亿元,分别增长25.7%、36.2%、19.2%、6.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9%上升到7.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9.02亿元,增长28.9%。

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5.7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8%,其中,企业存款19.97亿元、储蓄存款70.43亿元,分别增长17.8%和20.6%。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8.56亿元,增长13.9%,其中,短期贷款35.54亿元、中长期贷款53亿元,分别增长19.6%和10.5%。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2.97亿元,支出398.74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8.4%。

保险业务平稳增长。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2.51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财产保险0.72亿元、人身保险1.79亿元,分别增长19.5%和5.3%。保险业务支出1.11亿元,增长10.8%,其中,财产保险0.34亿元、人身保险0.76亿元,分别增长11.7%和10.5%。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进步。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82亿元、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5.3%和107.6%。全年申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30项(其中重点项目11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37项,投入科技三项经费158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00万元 。专利申请106件,授权79件。签订技术合同23项,合同成交额430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2所普通高校(含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有教职工815人、在校生14553人;1所成人高校有教职工88人、在校生1487人;111所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260人、在校生84664人;11所中等职业学校有教职工658人、在校生11218人;345所小学有教职工5907人、在校生99366人;1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1人、在校生353人;105所幼儿园有教职工727人、在校生26941人。全市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6%、97.1%,辍学率分别为0、2.6%,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100%、73.6%。全市向各类普通高校输送新生5202人,录取率为60.8%,其中清华、北大录取22人,飞行学员录取5人;成人高考录取新生1059人,录取率77%;有209人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以上毕业证书,26人考上硕士研究生, 12人获得英语1-3级合格证书,1943人获得英语二级口试合格证书。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不断进步。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院子、桑植起义旧址、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入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植民歌入选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界阳戏、张家界高花灯、慈利板板龙灯入选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年出土文物1000余件。慈利影视文化城已竣工开业,国际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市博物馆、市中心图书馆、永定文化馆、张家界文化影视城、武陵源图书文化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全年新排剧目35个,下乡送戏演出215场,放映电影4884场。在湖南艺术节上,我市获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各类大型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桑植民歌赛歌会”盛况空前。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了426个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52.7%、93.6%。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5.35万户,37个乡镇实现了光缆联网;市广播电视中心已开工建设;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在省台上稿430条,在中央台上稿41条,有10件作品获全省广播电视奖。《张家界日报》年发行量2万份,全年出版368期,有87篇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稿。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承办了亚洲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激流回旋锦标赛、全省第六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举办了全市第三届运动会,打破省纪录4项、市纪录14项,有57人次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全年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8次,销售体育彩票3000万元。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取得了25.75金19银19铜的好成绩。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含诊所等)294个,其中,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个、卫生院98个;实有床位3926张,卫生技术人员42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19人、注册护士1212人。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196例,总发病率263.5/10万,比上年下降22.65%。全年孕产妇死亡率40.39/10万,住院分娩率94.84%,婴儿死亡率13.21‰。全市总献血量224.79万毫升,其中无偿献血占83%。

十一、人口、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总户数54.38万户,总人口161.45万人,其中,女性人口77.98万人,城镇人口55.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15.9万人(其中,土家族101.56万人、白族11.21万人、苗族2.6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48.1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2.78‰,人口死亡率6.95‰,人口自然增长率5.83‰,计划生育率92.92%,多孩率1.04%。全市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202万元,共有3369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全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7.8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07.87公顷,生态退耕1165.93公顷,灾毁耕地3.07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4.16千公顷,其中水田677.33千公顷。

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上年的84.9%上升为90.1%,武陵源景区全年保持在一级。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由98.9%提高到99.6%,地表水质以二类为主;辐射环境处于安全水平;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下降4%、2%,废水排放量增加0.1%;化肥使用量分别下降5.6%,农药使用量增长14.3%。城市区域环境平均等效声级由上年的55分贝上升到56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加权平均值由68.1分贝上升到70.3分贝。关闭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开展了非法开采、冶炼矿产资源集中整治行动。全市拥有自然环境保护区20个,总面积610平方公里。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33平方公里,营造林37.2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0.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上年的63.67%上升到64.6%,林木覆盖率由66.68%上升到67.36%。

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全市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71起,死亡144人,重伤422人,直接经济损失579万元,比上年分别下降25.8%、2%、21.1%、2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13人,下降15%。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24元,比上年增长11.2%;人均消费性支出6587元,增长19.1%;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5.7%下降为35.5%。每百户家庭拥有成套家具95套、彩电125台、影碟机63台、家用电脑31台、组合音响29套、电冰箱(含冰柜)95台、空调器51台、洗衣机88台、热水器66台、微波炉15台、饮水机62台、消毒柜17台、摄像机2架、照相机30架、普通电话80部、移动电话170部、健身器材3套、摩托车26辆、家用汽车3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1平方米。

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全市农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纯收入2388元,增长7.5%,其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5.9%、8.8%、13.6%,财产性收入下降41.9%。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79元,增长6.6%,其中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教娱乐消费、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分别增长0.7%、4.9%、37.1%、15.4%、27.3%、0.9%、20.6%,文教娱乐消费下降4.9%;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54.8%下降到51.8%。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69台、电冰箱10台、洗衣机10台、电话机45部、移动电话66部、摩托车7辆、影碟机38台。人均住房面积35.15平方米,增长2.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全市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8.07万人、8.41万人、7.98万人、2.92万人、5.82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长8.1%、16.8%、7.4%、96.5%、20.9%,全年共征缴社会保险费2.12亿元,支付各类社会保险待遇2.04亿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参加人数93.46万人,参合率72.05%,统筹基金4692万元,基金支出3843万元,补助参合农民9.74万人次。两区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由120元提高为150元,两县由上年的120元提高为140元,全市36.2万人次得到救济;桑植县、武陵源区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375人得到救济。全市支付城乡大病救助资金140万元, 512人次得到救助;1.2万名五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下拨受灾救济款1380万元,救助灾民70多万人次,保障了灾民和特困户的基本生活。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本公报所使用的2006年常住人口数为本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