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统计局>统计公报>市局公报

2003年张家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 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04-04-16 作者:


    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和旱涝灾害的连续冲击,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手抓防疫抗灾,一手抓经济建设,通过力促旅游升温,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三化”进程,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确保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全年张家界市生产总值8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6.2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20.59亿元,增长21.7%;第三产业45.65亿元,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达5255元,增长9.9%。生产总值从全省第14位上升至第13位,人均生产总值由全省第12位上升到第9位。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投资力度的加大,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1.1:22.8:56.1调整为19.7:25.0:55.3。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障碍仍然存在,供给结构还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仍处在较低水平,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和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发展面临的区域性竞争压力加大。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2.9%、6.2%、1.6%、3.6%、3.1%,其比例为50.8:10.3:32.6:1.9:4.4。全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如下:

   

品名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

品名

计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548588

-2.1

水果

128791

5.9

#稻谷

313212

-2.4

肉类

98451

2.0

油料

65649

3.7

#猪肉

80419

1.1

棉花

1455

-18.9

禽蛋

11256

2.6

烟叶

10310

18.2

水产品

7694

2.8

苎麻

6709

-8.2

年末存栏生猪

万头

76.29

-3.1

甘蔗

9038

11.5

年末存栏牛

万头

16.32

5.2

茶叶

1429

3.5

年末存栏羊

万只

17.20

-15.3

蔬菜

385953

4.5

年末存笼家禽

万羽

220.97

-6.7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经营效果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12.1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8.95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23.87千公顷,调减10.38千公顷,调减幅度较大的有稻谷、小麦、薯类等;其他作物88.27千公顷,增加1.43千公顷,药材、甘蔗、烟叶、蔬菜、瓜果等面积有所增加。全市退耕还林5.87千公顷,植树造林1.4千公顷,迹地更新0.4千公顷,零星植树1198万株。全市稻谷、玉米、油菜优质率分别为17.9%、93.3%、76%,烟叶、苎麻、棉花优质率达100%,养殖业优质率为30%。全市农产品商品率43.4%,加工转化率15%,拥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6家,实现产值3.54亿元;拥有农产品基地91万亩,联系农户31.2万户。

     农业和农村投入加大,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全市共完成水利工程9860处,新建防渗渠道82公里,治理病险水库130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万亩;新增蓄引提水量8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55万亩、改善2.74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0.58万亩;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528公里;新建沼气池0.97万口,推广节煤炉灶4万户、太阳能热水器1500平方米;全年解决5.4万人行路、6.2万人饮水、0.9万人用电等困难。

乡镇企业较快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年末全市乡镇企业(含个体工商户)4.68万户,从业人数15.28万人,全年实现总产值81.61亿元、实交税金1.1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5%和21.6%。全市农村非农产值83.26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6.2%,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零贸易餐饮业的产值比例为40.2:14.6:14.6:30.6。

三、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1.1亿元、增加值13.3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1.3%和20.1%。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6.98亿元、增加值6.97亿元,分别增长26.8%、24.2%,产销率为99.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总产值24.12亿元、增加值6.36亿元,分别增长20.6%和16.9%。在规模工业产值中,国有企业6.84亿元、集体企业0.7亿元、其他企业9.43亿元,分别增长10.7%、4.3%、39.7%;重工业11.33亿元、轻工业5.64亿元,分别增长12.6%、58%。全市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品名

计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

品名

计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

原煤

333430

1.1

自来水

万吨

1913

-48.7

发电量

万千瓦时

134713

15.5

大米

5515

625.7

#水电

万千瓦时

130985

16.2

食用植物油

4006

32.3

配混合饲料

11345

9.6

淀粉

375

1071.9

白酒

426

-25.7

软饮料

955

3877.8

精制茶

124

933.3

服装

万件

171.56

80.8

皮鞋

万双

73.59

45.4

人造板

立方米

15800

1.1

工艺美术品

万元

3800

250.7

合成氨

735

-91.9

氮肥

96545

30.9

中成药

61.80

-51.6

塑料制品

1782

263.7

水泥

万吨

65.59

29.4

水泥预制件

立方米

344

-75.0

万块

44095

59.8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20万元、利税8750万元,分别增长44.7%和24.1%;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万元、利税5064万元,分别增长81.7%和13.9%。

     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89亿元,其中技改投资2.73亿元,共开发出生物医药新产品13个,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商品28个,新增水电装机6.6万千瓦,可新增产值4.3亿元。旅游商品、生物医药、水电三大新型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已占据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142家。张家界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达9家,其中3家投产;慈利工业基地已有6家入园,其中1家投产。通过优化组合和重点扶持,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已发展到102家,其增加值首次超过了规模以下工业。一批“五小”企业退出了市场,工业“散、小、差”的状况正逐步改善。

     企业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有32户企业进行了改制,其中破产19户,依法处置资产3.32亿元。民营、股份制、市外资本等非国有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实现了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全市上规模的民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4家,其产值占规模工业的6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31.17亿元,增长14%;集体投资1.37亿元,下降5.9%;个体投资4.98亿元,下降35.4%。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1.11亿元,下降4.2%;更新改造投资3.85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19亿元、其他投资2.02亿元,分别增长18.1%、76%、42.5%。全年投资完成率为85.7%,新增固定资产19.87亿元(不含常张高速)。投资重点为交通通讯、水利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工业技改和房地产开发等。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张罗公路、桑龙公路、市城区防洪堤、五金建材大市场、人民广场、武陵源皮划艇激流回旋比赛基地等项目已竣工或基本建成,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茶淋河电站等工程已开工建设;天门山开发、锣鼓塔和军地坪污水处理厂、回龙路延伸、市急救中心、市民中扩建等工程进展顺利,常张高速公路本年完成投资10.2亿元。

     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全市有37家企业投入房地产开发,涉及到住房、旧城改造、市场、商铺、写字楼、酒店等多个开发领域,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7.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97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9.46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33亿元,分别增长68.1%、0.8%、6.5%、44.2%;空置面积0.31万平方米,下降80.6%。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客运下降。荷花机场全年运输起降8057架次、旅客吞吐量66.9万人、货邮吞吐量1872吨,比上年分别下降19.3%、6.2%和3.4%;张家界火车站发送旅客118万人,下降14.9%,货物15.1万吨,增长25.3%;全市公路客运量3296万人、周转量96698万人公里,分别下降9.8%和16.4%,货运量976万吨,增长1.3%,周转量66529万吨公里,下降12.2%。全市拥有汽车站7个;拥有各类机动车辆51068辆,其中汽车14315辆、农用运输车382辆、拖拉机7999辆、摩托车28232辆、其他机动车140辆。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05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219公里、等外级2840公里。

     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市邮电业务总量(不含铁通,下同)3.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邮政0.5亿元,下降16.1%;电信3.04亿元,增长24.6%。全市函件2016万件,增长26%;报刊累计数1283万份,下降8.4%;移动电话用户22.35万户,增长86.4%;固定电话用户18.62万户,增长15.2%,其中普通电话16.31万户、小灵通1.63万户、公用电话0.68万户;互联网用户3.63万户,增长65%,其中宽带网用户1.01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市19.28亿元,增长9.2%;农村9.06亿元,增长5.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4.45亿元,增长10.7%;餐饮业3.8亿元,下降0.02%。信贷消费发展迅速,全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5.95亿元,比年初净增2.78亿元,住房、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逐步成为消费热点。全市拥有各类市场110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61个、农副产品市场36个、工业品市场13个,全年市场交易总额19.77亿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物价适度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为102.2%,其中食品106.3%、烟酒及用品103.2%、衣着95.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99.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9.4%、交通和通讯99.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98.8%、居住101.6%。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4%。

七、旅游业和对外经济贸易

   受“非典”疫情影响,旅游接待略有下降。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59.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0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3.07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1.8%、2.3%和1.4%。入境旅游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市接待境外游客35.7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193万美元,分别增长15.4%和22.6%。景点开发步伐加快。相继推出了江垭温泉、紫霞观等新的旅游项目,加快了天门山、鹞子寨、五雷山、普光禅寺等景点的建设和包装,整合了西线旅游黄金线路,租赁了索水漂流、龙王洞等景点,黄龙洞公司收购石门夹山寺、新宁峎山的经营权,万众国旅收购贵州镇远的经营权,土家风情园、宝峰湖、江垭温泉通过4A、秀华山馆通过3A、紫霞观通过2A级景点评定。旅游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张家界国际酒店加入“中国名酒店”组织,并与湘电山庄先后加入了“国际金钥匙酒店联盟”,有6人获得饭店“金钥匙”称号;全市拥有星级宾馆52家,其中三星以上17家;拥有旅行社58家,其中国际社8家;拥有导游人员2600名;拥有旅游运输公司4家、旅游车辆624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通过举办或承办湖南旅游节张家界活动、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博览会、“五城会”激流回旋比赛、森保节、全国百城自行车总决赛、导游万里行以及新马泰、港澳台、深圳、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地旅游产品说明会,组团参加了湖南(深圳)招商洽谈会、北方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交易会、海峡两岸联谊会、亚洲博鳌论坛,开展了一系列以“生态、健康、协作、发展”为主题的旅游促销活动,发行了张家界风光金银纪念币、《相约张家界》多媒体光盘、《张家界画册》等宣传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假日旅游高潮迭起。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分别接待游客11.04万和44.14万人次,均创下同期接待新高;八、九、十月单月接待量均超过百万人次,十月份创下单日、单周、单月旅游接待量新纪录。

  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取得新成效。全市新批三资企业11家,年末达41家;全市合同利用外资41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1%;实际利用外资1544万美元,增长1.36倍。协议利用国内市外资金38.06亿元,实际到位9.43亿元,分别增长4倍和71.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万美元,下降62.5%,其中出口226万美元,增长7.69倍。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  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14.5%;上划中央两税0.85亿元,增长9.3%;基金收入0.34亿元,增长99.7%。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0.87亿元,增长14.8%。

金融存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36亿元,比年初增长20.3%,其中企业存款13.43亿元、储蓄存款43.03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8.6%。各项贷款余额67.29亿元,增长22%,其中短期贷款31.41亿元,增长14.8%;中期流动资金贷款7.1亿元,增长13.2%;中长期贷款28.46亿元,增长33.1%。金融机构全年现金收入220.84亿元,现金支出220.8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和17%。

保险业务平稳增长。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1.9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财产保险0.42亿元、人身保险1.49亿元,分别增长7.1%和9.9%。全市保险业务支出1.01亿元,增长59.2%,其中财产保险0.31亿元、人身保险0.69亿元,分别增长48.4%和62.4%。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市政府出台了《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启动了地震监测台建设的前期工作;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55亿元,比上年增长64.9%;全年安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0个,西部万农生物公司的“甘薯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贸源化工公司成功收购了五峰珊珊化工总厂,清华药业公司的小剂量片剂、针剂和葛根素等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全年共申请专利120件,其中旅游产品专利占30%以上。在全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上,我市共达成意向合同5个,金额0.8亿元,桑植的新型燃烧炉成为抢手货。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两所高等院校有教职工789人、在校生9751人,招生4151人,毕业1886人;1所电大有教职工16人、在校生1938人,招生558人,毕业562人;116所普通中学有教职工6003人、在校生100509人,招生36967人,毕业24390人;11所职业中学有教职工577人、在校生9029人,招生4078人,毕业1533人;724所小学有教职工6298人、在校生111186人,招生16363人、毕业28676人;1所特殊教育学校有教职工31人、在校生798人,招生115人,毕业78人;52所幼儿园有教职工416人、在校生19168人。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全市向各类大专院校输送新生3648人,录取率为78.4%,其中重点院校录取457人,清华、北大共录取7人,军事院校录取29人;成人高考上线2846人,上线率89.4%;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单科合格证5701张,合格率20.3%,181人获得大专以上毕业证书;有17人获得英语一至三级合格证书、370人获得英语二级口试单项合格证书;有2人被录取为飞行学员。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月月乐”广场文化活动此起彼伏,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演出活动150多场,“万人同唱张家界”、永定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展演”和“阳戏花灯票友大赛”、武陵源区首届群众文艺汇演更是精彩纷呈;张家界风情歌曲已制作完成,张家界“十大金曲”正全面推广;慈利龙潭河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桑植县、武陵源区组建了电影队;常张高速公路文物发掘工作基本完成,共清理古墓葬252座,出土文物1000多件,在宝塔岗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剑盒及木质剑;文化市场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文化市场日趋规范。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承办了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五城会”皮划艇激流回旋赛、第八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三项全国性大赛;举办了“鼎泰逸景园杯”全市保龄球赛、“金海岸杯”全市男子篮球赛、市直机关广播操和健美操赛、全市蜗牛人野外生存挑战赛等群众体育活动;我市在首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上获得金牌3枚,在全省各类单项比赛中取得了10金10银7铜的好成绩;武陵源激流回旋比赛基地被国家确定为“北京奥运会激流回旋指定训练基地”,体校工作全面恢复;全年发行体育彩票900万元。

  新闻、广电事业继续进步。《张家界日报》年发行量1.98万份,全年出版368期,有47篇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稿。市城区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新增光缆干线12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18万户,有线电视节目由35套增加到43套,旅游交通频道调频广播正式开通,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全面启动,全市电视覆盖率为91%,广播覆盖率为46%。全年共播发广播电视新闻稿件1.35万件,在省级台发稿348条,在中央台发稿20条,有5件广播电视节目在省里获奖。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1个,其中医院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院98个;卫生技术人员4159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903人、注册护士1129人;实有床位3398张,其中标准床位2290张。疾病防治和妇幼保健成效显著。全市无“非典”病例发生,取得了“非典”防治的伟大胜利;全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3071例,总发病率为195.85/10万,病死率为0.09%,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到了有效防治;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2.62/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为17.74‰。卫生监管力度加大,医药市场逐步规范。

十一、人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年末全市总户数50.34万户,总人口157.43万人,比上年增加6094人,分性别看,男性81.49万人,女性75.94万人;分户口性质看,农业人口130.82万人,非农业人口26.62人;分民族看,汉族40.97万人,少数民族116.46万人,其中土家族102.63万人、白族10.83万人、苗族2.67万人;分区县看,永定区42.03万人、武陵源区4.54万人、慈利县67.69万人、桑植县43.17万人。全市人口出生率9.14‰,人口死亡率5.93‰,人口自然增长率3.21‰,计划生育率95.41%,多孩率0.9%。

 劳动就业和工资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从业人员84.75万人,比上年增加0.54万人,其中单位从业人员8.82万人,减0.4万人;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万人,增0.25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2.01万人,增0.05万人;农村社会劳动者72.62万人,增0.65万人。按产业分,第一产业55.84万人,减0.17万人;第二产业7.93万人,减0.05万人;第三产业20.97万人,增0.76万人。全市在岗职工7.42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84.1%。全年职工工资总额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职工年平均工资10535元,增长10%,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246元,增长11.7%;全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340元/月。全年投入再就业资金1720万元,净增就业岗位1.56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各社区、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全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达1.4万人,介绍成功1.1万人,劳务输出3.2万人;职业技能培训2.37万人,培训后就业1.82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市有5.74万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5.15万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42万人参加了社会失业保险。“两个确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8750万元、下岗职工生活费730万元、失业救济金347万元,全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市有敬老院29所,收养202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20元,3.15万人得到了救济。劳动部门全年查处劳动侵权案件301件,受理仲裁劳动争议案件72件,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657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为28.25%。城市规划区总户数12.7万户,人口31.25万人;城市总面积194.08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34.3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220.15公里(254.5万平方米),桥梁52座,路灯7519盏,排水管道136.38公里,防洪堤24.62公里;绿化覆盖面积1152.9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33.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5.63公顷,公园5个(44.19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2.7%;供水管道长度392.5公里,供水能力22.10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85.5%;储气能力583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45.8%;公共汽车335辆,出租汽车1073辆。全年支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1.73亿元,完成城市建设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各区县均建立了空气自动采样站,各城区及景区周边的石灰窑拆除已基本完成,市城区强制拆除了11台燃煤锅炉,武陵源区启动了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工作,桑植县实施了垃圾入河入库防治措施,慈利楚霸水泥厂完成了烟尘排放限期治理任务,锣鼓塔、军地坪污水处理厂和城区排污管网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查处各类环保违法案件300多件,其中永定的柳庸轧钢厂和鹭鸶湾轧钢厂、桑植的电力集团冶炼厂和芭茅溪纸厂等重点排污企业相继关闭或停产。与上年对比,全市酸雨频率由34.8%下降为8.1%,区域环境噪声由57.1dB下降为55.3  dB,交通干线噪声由70.1dB下降为68.7dB,但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由310天下降为298天,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由100%下降为96%。澧水干流、索溪大部分时间能保持三类水质,枯水期桑植八斗溪、永定新码头、老磨湾、武陵源民中四个断面枯水期出现四类水质;娄水保持二类水质。

十三、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增长。  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430元,比上年增长6.8%。从收入构成看,工薪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8%、11.3%、24.7%,经营净收入下降34%、。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4703元,增长6.2%,其中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分别增长22.4%、4.4%、3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居住和杂项消费分别下降1%、3.3%、10.5%、15.2%和10.5%。恩格尔系数为32.9%。每百户家庭拥有成套家具108套、彩电124台、影碟机54台、家用电脑8台、组合音响26套、电冰箱(含冰柜)90台、空调器14台、洗衣机100台、热水器56台、微波炉10台、饮水机34台、消毒柜6台、摄像机4架、照相机36架、普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04部、健身器材4套、摩托车20辆、家用汽车8辆。

     农民生活逐步改善。农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25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纯收入1863元,增长1.4%。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31.1%和14.9%,而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下降2.4%和50%。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93元,增长8.9%,除食品消费下降1.7%外,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消费分别增长65.3%、17.2%、26.9%、30.9%、47.1%、14.4%;恩格尔系数为53.3%。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41台、电冰箱2台、洗衣机2台、电话机24部、移动电话15部、摩托车7辆。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3.13平方米。全年有1.1万贫困农民解决温饱问题,2万低收入农民脱贫致富。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审统计数,如与年报数据有出入,以年报数据为准;

   2.公报中张家界市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国统字[2004]4号、国统字[2003]70号和湘统[2004]8号文件规范了对地区GDP的表述,从2004年起将“张家界市国内生产总值”更名为“张家界市生产总值”,简称为“张家界市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