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统计局>调研分析>决策参考

张家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明显[第040期]
来源: 综合科 发布日期: 2017-11-28 作者: 王雯雯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全市认真贯彻发展新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分类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统揽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较大成效。

一、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一)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一是从实现程度分析:2016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为88%,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的实现程度分别较上年增长3.4个、6个、2.8个和2.1个百分点。

 

二是从五大板块分析:全市经济发展和民主法治分别较去年提升了3.4和4.4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分别较上年提高1.6和4.1个百分点。

 


(二)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2016年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推进,两区两县总实现程度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分区县实现程度来看,提升最快的是武陵源区,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达标退出。从五大板块来看,武陵源区经济发展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桑植县人民生活和民主法治提升最快,分别比上年提高6.1个和17.7个百分点;武陵源区社会发展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慈利县生态文明方面提升最快,比上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

  

二、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薄弱环节

  从2016年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个方面的监测结果来看,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实现程度均低于总体实现程度。这说明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仍是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今后几年需重点发力的关键所在。

  (一)经济指标偏低。一是人均经济指标偏低,全市人均GDP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人均GDP为32300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631元。二是县域经济不强。部分县经济指标实现程度较低,主要是人均财政总收入和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低。其中,2016年人均财政总收入实现程度低于70%的县有2个,最低的桑植县实现程度为55.4%;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实现程度低于50%的区县有3个,最低的武陵源区实现程度为7.3%。区县经济发展的平均实现程度为82.8%,低于80%的有2个,占50%。

  (二)区县发展差异较大。从两区两县情况看,2016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两区高于两县。两区达到94.1%,两县仅为87.6%,两者相差6.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相差10个百分点。从各区县情况看,2016年武陵源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7%(达标),而桑植县的实现程度还在85.1%。实现程度最高的武陵源区与最低的桑植县相差10.6个百分点。

  (三)脱贫攻坚压力大。目前,全市有13.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超过8%。脱贫任务重的桑植县发展基础薄弱,2016年GDP和财政总收入分别仅占全市总量的16.5%和10.9%;人均GDP仅为全市的64.8%。如果2020年不能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精准脱贫,就不可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城乡居民收入不高。全市城乡居民收入还不高,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030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25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0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128元。从区县来看,桑植县的城乡居民收入最低,居民收入水平实现程度仅为5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115元和6264元,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915元和1538元。

  (五)创新投入仍然不足。2016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仅为138件,实现程度仅为28.2%。这与科学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相关性很大。2016年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约为0.22%,离2.3%的目标值相差甚远。主要原因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科研院所大都聚集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长株潭地区,二是所辖的两区两县均为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所限制。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实现程度全省最低,仅为9.4%,今后几年,需要在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投入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

  (六)文化建设亟待加强。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市历史欠账多、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实现程度分别为65.6%和71%,均排全省倒数第三位。

  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必须在借鉴其他市州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全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提升人均经济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到底靠发展。人均经济指标偏低、科研投入不足、文化产业亟待加强都是全市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最大短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一是要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工业“135”和农业“523”行动计划。二是以项目建设拉长“短腿”、补齐“短板”。三是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锦绣潇湘”和全域旅游“11567”总体思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二)培育壮大支柱产业,积极推进县域协调发展。根据两区两县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和各自发展特点,加强对县域的分类指导,把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起来。因地制宜确定各县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发展活力,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创新精准扶贫方式,引领群众早日脱贫。根据深度贫困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是实施资金投入、金融扶贫、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异地搬迁、乡村旅游、社会扶贫等扶贫工作模式,不断扩大精准扶贫效应,加快脱贫攻坚步伐;二是着力提高深度贫困县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三是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基层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

(四)着力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改善民生。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一是精准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就近到园区就业,提高进城务工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化解结构性失业矛盾;二是完善就业失业人员登记制度、免费就业服务制度、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制度。三是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全覆盖。此外,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路、电、房和环境整治等重点实事,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养创新科技人才。从2016年监测数据来看,预计到2020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仍低于目标值。推进全面小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强创新引领。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健全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研经费增长。二是引导企业参与自主创新,投入科技力量和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三是强化科技成果与经济对接,形成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六)坚持守住生态底线,加大环境保护力度。2016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为67.5%,数值还比较低,对资源环境的监测更不容忽视。一是在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三是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企业退出、转型发展;四是引导全社会树立低碳理念,共同建设生态宜居环境。

 

承 办:综合科

执 笔:王雯雯

审 核: 张万鋆